一. 轴承行业概况
轴承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旋转轴或其他运动体,引导转动运动或移动运动并承受由轴或轴上零件传递而来的载荷。轴承是承载轴的零件,被称为“机械的关节”,是现代机械设备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础零部件,对机械设备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都起到决定性影响。从产业链来看,其中轴承产业链上游主要由铜材、钢铁、高分子材料等原材料构成,目前上游各产业发展相对成熟,处于完全竞争阶段,下游需求旺盛,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工程机械、机器人、医疗器械等制造业领域。
轴承行业产业链示意图
资料来源:华经情报网
二. 轴承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从轴承行业收入来看,据统计,2019年中国轴承制造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为1770亿元,同比下降4.22%。
2015-2019年中国轴承制造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及增长
产量方面,据统计,2019年中国轴承制造行业产量为196亿套,同比下降8.84%。
2015-2019年中国轴承制造行业产量及增长
出口方面,据统计,截至到2020年上半年中国轴承出口数量为25.9万吨,同比下降45.7%,出口金额为16.17亿美元,同比下降17.4%。
2015-2020年H1中国轴承出口数量及金额统计
三. 轴承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国内轴承企业数量较多,但受资金、技术限制影响,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高低端轴承供需结构性失衡。目前,国内轴承企业主要由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三分天下,其中民营企业占据主要比重。
国内不同所有制轴承企业销售占比
资料来源:华经情报网
但随着我国轴承行业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精度、长寿命等产品水平进一步提升,逐步实现国产中高端轴承产品替代进口产品,我国轴承行业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2019年中国轴承制造企业营收前十为:
2019年中国轴承制造企业营收Top10
四. 轴承下游需求市场分析
从我国轴承行业游需求结构占比来看,汽车是目前国内轴承下游应用最广泛的领域,占比达30%,其次为电机和家用电器,分别占比14.9%、13.6%。
轴承下游需求结构占比
资料来源:华经情报网
车用轴承主要应用在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辆上,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推动了国内汽车需求量的迅速增加,2017年中国乘用车销量达2417万辆,与2012年相比增加了1048万辆,2018年我国汽车销量有所下滑,达2234万辆,但随着汽车制造转向高质量、智能化发展阶段,我国高端轴承应用前景广阔。
2012-2018年中国乘用车销量统计情况
资料来源:华经情报网
五. 中国轴承行业发展方向
1. 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工作效率、可靠性和精度
从目前我国轴承行业产品结构来看,技术含量较低的普通轴承生产能力已较为充足;而高精度、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轴承,具有特殊性、能满足特殊工作条件的自润滑轴承,无论是品种还是数量都有较大发展空间。从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来看,我国每年仍需大量进口高端轴承。
提高滑动轴承生产商的研发、设计和制造能力是实现滑动轴承高技术含量、高可靠性、高效率、高精度的唯一途径。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随着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预计未来滑动轴承行业企业将把提升轴承产品的精度、性能、寿命及可靠性等方面作为重点投资方向。我国滑动轴承制造商通过加大研发力度、引进国外先进制造设备等手段,不断提高研发设计水平及制造水平,符合未来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 实现高柔性大规模生产,追求更好的质量
现代轴承行业的制造生产,特别是中小型轴承的制造生产,其产品基本上具有少品种大批量的特点。因此,此类大批量轴承的生产线自动化程度很高,生产效率和设备利用率也很高。但只能加工生产线设计时对应的一种或几种非常相似的产品。
随着如今产品的高速更新换代,客户需求的不断精细甚至定制,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轴承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面对这样的情况,这种“刚性”或低柔性的生产线要么无能为力,要么调整成本过高。因此,提升生产线的柔性,并保持大规模生产一样的低成本——即高柔性大规模生产是未来轴承智能制造的一个重要挑战。
并且随着我国轴承行业的发展,我国生产的轴承产品逐渐进入了国内外一些非常注重产品质量的用户的采购范围。不过这些客户不仅重视产品的技术含量,更看重产品的质量。企业追求更好的产品质量,严格把控产品生产,更有助于产品的销售。
3. 根据细分市场的专业化分工进一步体现
轴承特别是自润滑轴承因其用途不同,存在多品种和多规格产品。不同种类的滑动轴承对热处理水平、车加工精度、表面处理方式、生产装置自动化程度以及制造工艺等要求不同,因此现有的轴承企业基本专注某一专门领域或细分市场。
国际轴承行业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稳定的专业化分工,国际轴承巨头在各自的细分市场领域组织专业化生产。未来国内轴承生产企业将进一步明确产品定位,走专业化分工道路,做强做精细分市场,实现规模效应。
【优特轴承网】信息来源于华经情报网,力求安全及时、准确无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对其观点赞同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本网转载信息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电话:0576-82520888